新闻中心
News
新余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的思考与建333体育议
333体育平台新余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6000多年前,新余的先民们就在这里辛勤耕作、繁衍生息。自东汉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置县以来,这片土地一直文风鼎盛,英才辈出,这里,是东晋干宝笔下毛衣女下凡的地方,是明代世界科学巨著《天工开物》的成书之地,是罗坊会议召开地和《兴国调查》著作地,更是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创业奋斗者的热土。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到底哪些文化能够承载新余厚重悠久的历史?对新余文化发展路径进行怎样的探索?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文旅强市”目标该如何有力推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人无我有,即新余拥有的资源是独特的,别处没有的,或少有的;二是人有我优,在同等资源的情况下,新余的资源比其他城市更有意义和价值。基于此,笔者谈点浅见:
传诵了一千多年“七仙女下凡”爱情故事的起源地就在新余,这个故事也是后世各类仙女下凡故事或传说的起源,属于新余独特的文化资源,因此新余被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也因此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被推崇为“爱情圣地”和“中国七夕情人节”发祥地。近年来,通过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哔哩哔哩集团等媒体企业联合举办七夕晚会、七夕活动,七夕爱情文化已成为新余的一张名片,要抓住机遇,必须创新,做到极致,让七夕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赋予时代新意。
1.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开发至少一个能够“出圈”的文旅项目,演绎好“七仙女下凡”的动人传说。人们常说“内容为王”,几乎所有游客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去仙女湖必定要看仙女,了解1600多年前仙女是如何下凡的。如何演绎好这个动人的传说,开发系列沉浸体验式“出圈”的文旅项目,推动新余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借鉴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河南卫视的《洛神水赋》《七夕奇妙游》等成功案例,以七仙女下凡故事为主题主线,结合仙女湖大面积水域,创新性演绎,让七夕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使用“以虚入实,以虚引实”的元宇宙、AR/VR、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游玩路线中的景观节点与故事情节相结合,通过声、光、电的表现,把游人带入故事中,给游人沉浸式的体验,创造性地演绎七仙女下凡的动人传说。
2.实施“大仙女湖”战略,统筹好亚林中心、仙女湖钤阳湖景区的优质资源,将其集中打造,是新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据了解,亚林中心收集种质资源3万余份,营建科研试验林、示范林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高到93%,15万亩林海中有2000多种植物基因,被誉为亚热带植物基因库,建有国家级“亚热带大岗山森林类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亚热带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多个科研科普公共平台。钤阳湖景区有“五古”,即:水中古桥—万年桥,水下古城—分宜古县城,水边古庙—昌山庙,湖岸古洞—洪阳洞,水下古建筑—昌山堰。周边还有介桥古村、分宜电厂螺蛳小镇、钤麓书院等,良好的资源禀赋为仙女湖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继续办好中国(新余)七夕文化旅游节,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内涵。弘扬七夕爱情文化,既是丰富传统文化节日内涵,打造七夕爱情文化品牌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应继续利用好中国七夕节发源地这一资源,借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国家级平台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力量,做大做强七夕文化旅游品牌。
4.实施“三个一”七夕爱情文化发展工程,即成立一个七夕爱情文化推广平台,全面负责七夕爱情文化对外的营销推广工作,创意策划营销短视频,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推出一套七夕爱情文化体验服务,百首爱情诗词体验廊、千曲爱情歌赋科技体验馆等项目,让游客深度体验七夕爱情文化;孵化一个七夕爱情文化IP品牌,重点包括一部著名网络小说、一部七夕爱情文化影视剧、一部七夕爱情文化动漫、一个七夕爱情文化为载体的网络游戏等。
5.提升文化创意,培育七夕文化消费新业态。围绕浪漫爱情主题,打造节庆、婚庆品牌。依托现有酒店、景区,设计婚庆主题景区,以婚礼服务、婚纱摄影等为媒介,带动餐饮酒店333体育、珠宝首饰、婚纱摄影等上下游产业链,还可拓展至植物纤维品、花卉、摄影器材等相关文化产业。探索“婚庆 + 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围绕七夕“乞巧”主题,培育非遗、民俗等传统手工艺品牌。探索夏布非遗保护和利用新途径,利用七夕文化资源333体育,将七夕文化与工艺美术、女性消费、文化创意结合,设计具有地方特色、满足大众主流审美的首饰、服饰等七夕文化衍生品,创作生产更多兼具时尚元素、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的七夕文化创意产品。
作为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比较成熟的社会形态时期形成的一部标志性著作,《天工开物》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史的一大贡献333体育,它被写入中学教科书里,受众面非常广泛。《天工开物》成书于新余,书中记载的现存遗址遗迹也保留颇多,这是新余独有的文化优势,是能将新余的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融会贯通形成发展张力、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资源,打造新余文化旅游品牌,应大力推广天工开物文化。
1.打造一条对天工开物完整的历史认识链,把新余曾经的辉煌与今天的成就结合起来。例如,在《天工开物》第二卷“乃服”中图文并茂记述了“腰机”和“夏服”两章;在《天工开物》第十卷“锤锻”中的“冶铁”一章中详细记载了我国冶金史上的重大变革—搅拌法炼钢。《天工开物》所写100多个物产,除“珠宝”外,新余境内都有,许多插图就是源于新余地区的实际描绘。要通过《天工开物》这部著作,述说曾经的历史,并从古代科技延伸到今天的产业,特别是新型工业,把新余曾经的辉煌与今天的成就结合起来,打造一条完整的历史认识链条。
2.重塑城市文化艺术空间,将天工开物文化融入新余的城市建设中。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标志性建筑、主题文化公园、主题文化广场、主题文化街道等方面的市政建设,尽量彰显“天工开物文化”标识,凸显“天工”主题文化的特色与气质。例如:在新余北站站前广场上建造“天工开物”大型城雕,在高铁新区建设“天工开物”标志性广场,使之成为过往游客的打卡之地。城市的规划布局与建筑风格也应把“天工开物文化”的艺术元素融合进去。
新余是罗坊会议召开地和《兴国调查》著作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曾经这样评价过新余的红色文化:“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所建树的历史功勋,将永载我们党和共和国的史册,其之所以在我党历史上熠熠生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线月,新余全境被确认为一类中央苏区县,与赣州市、吉安市成为江西三个“全红”设区市,这是、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余创造的宝贵红色财富,应传承好赓续好。
1.充分挖掘内涵。通过原始档案整理、走访老革命等获得鲜活素材,增强红色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可搜集遗失或散落在民间的红色历史档案资料,编纂出版本土红色书籍,精心摄制红色纪录片,让纪念馆文物说话,让革命历史说话,让红色文化说话,真正做到让红色文化有声有色有形有情。
2.强化“四史”教育。提高红色文化传承的历史自觉,必须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创新教育方式,以重大历史事件、关键历史人物、伟大历史精神为主题主线,采用知识竞赛、舞台情景剧、历史故事会、事件纪念活动等方式方法,加强真实感、代入感、体验感。
3.开发保护资源。将新余境内的红色文化遗存和革命遗址统一挂牌或立碑,分期分批做好红色文化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和提升工作,重点推进原建筑尚存且有较大教育影响力的罗坊会议旧址、兴国调查旧址、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旧址和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充分利用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党员(党史)教育基地,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功能,从而留住“红色印记”,激活“红色记忆”,让红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4.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采取课堂教学是必要的。但实践证明,开展红色旅游可使爱党、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形象活泼,在旅游活动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印记和理解,使心灵受到净化,使思想得到升华。通过旅游体验,能够使人们铭记历史,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振奋精神,砥砺前行。
新余自古以来就有突破旧窠、革故鼎新的传统,从仙女下凡的创新之举、到天工开物的创造之实,再到今天新型工业强市的创业之道,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精益求精、开放包容的精神是新余创业创新文化的精髓,作为正在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余,应大力发展并弘扬。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国画大师傅抱石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绘画技法,独创“抱石皴”。紧跟时代潮流,强调中国画的创作应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率先创作诗意山水画,成功开辟了新的创作之路,成为影响海内外的一代艺术大师。夏布绣在传统民间刺绣艺术基础上,不断创新针法和制作技艺,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赋予这一古老艺术新的生命与活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了新余乃至中国刺绣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天,新余在“党建+商会”“万企兴万村”“媒体融合”“医疗教育”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新余经验、新余特色、新余样板……这些成就不仅彰显新余人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更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明代宋应星写作《天工开物》时,多次深入工厂、矿山、农田等一线生产现场,详细观察并记录当时农业、手工业、矿冶业等的生产活动细节,对生产过程记述得极为细致、准确。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夏布制作技艺,因“嫩白匀净”而“通行四方,商贾辐辏”,这些技艺的薪火相传,铸就了当今新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依靠工匠精神,新余成为江西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新钢成功轧制全世界最薄的无取向电工钢,厚度仅0.08毫米;依靠工匠精神,新余不仅是全球最大锂盐加工基地,还是国内重要的锂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依靠工匠精神,沃格光电加速布局Mini/Mircro LED玻璃基板,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新余吴头楚尾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新余在受到中原文明浸润的同时,又能兼收并蓄。习凿齿为避符坚的要挟,举家从襄阳迁至新余白梅定居,开办书馆“半山学舍”,传经授史,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汉晋春秋》,为新余的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世纪中期,为支援新钢建设,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一大批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梦想毅然决然投身新余这片热土,为新余这座小城带来了海派文化基因。如今的新余,不少外地人在新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新余带来了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创业文化,形成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
1.营造良好氛围。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让创业者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面对挑战。设立创新奖励机制,对提出优秀创意或取得创新成果的创业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创业者的创新动力。
2.强化教育引导。在教育体系中融入创业创新文化,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举办创业创新讲座、论坛等活动,邀请成功企业家、投资人等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思维。
3.加强实践锻炼。提供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如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导师等资源支持。鼓励创业者参与创新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推动跨界合作。加强与其他行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引进外部创新资源和先进理念,促进创业创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鼓励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5.注重文化传承。深入挖掘创业创新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优秀创业创新传统。加强对创业创新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创业创新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度。